南昌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南昌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创建公交都市
TUhjnbcbe - 2024/8/19 17:35:00

12月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南昌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车小琴告诉记者,南昌市构建了公交线路“一张网”、地铁、公交、出租、公共自行车相互补充的“一体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为市民提供了安全、便捷、舒适、经济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市政府在公交场站设施用地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保障,建成大型综合性公交枢纽场站40余个,公交场站规模和品质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11月17日,在江西省对设区市人民政府落实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工作考核中,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五次蝉联第一。

南昌市已初步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公共租赁自行车为补充”的立体公共交通体系。

大中运量骨干网络初步形成。目前已形成由地铁1号线、2号线及BRT1号线组成的大中运量骨干网络,地铁3号线已经全线洞通,预计年12月开通。截止目前,轨道交通运营里程60.3公里,日均客运量为52.7万人次;开通公交BRT1号线,全程22.4公里,日均客运量35万人次。

公共汽电车持续增量提质。建成由快线、干线、支线、微循环线、特色线构成的层次分明、功能清晰的公共汽电车网络。中心城区公交运营线路条,路网总长公里,公共汽电车保有量辆,日均客运量.6万人次。

公共自行车稳健发展。建成了公交顺道公共自行车网络,建成服务点个,全国首创了“有桩+无桩”公共自行车规范停放管理模式,采用一小时之内免费骑行的惠民政策。

通过大力推进公交枢纽站及首末站建设,公交汽电车进场率从年底的94.4%提升至年底的%;公交车车均场站面积为平方米/标台提升至平方米/标台。通过对公交线网的大力优化,南昌市公交站点米覆盖率从年底的92%提升至年底的%。年强力推动路权优先,公交专用道达.8公里,公交专用道设置比率从两年前的10.17%跃升至年底的23.2%,公交信号优先通行交叉口比率从10.46%跃升至52.4%,有效提升了公交运行速度,提高了公共交通分担率,大大提升了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依据省政府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的总体要求,同时对标国家公交都市目标,南昌市按照“体制保障-顶层设计-规划支撑-项目落地”的模式扎实推进,将各项指标落细落实。

建立体制机制保障,强化组织领导。一是组织领导有力。自年起,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的东风,市政府就成立并及时调整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全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了11个成员单位及相关职责。二是推进落实有力。市政府每年多次召开公交发展调度会议,统筹安排工作计划,协调解决问题,有力推动了南昌公共交通的发展。三是监督考核有力。依托市委市政府绩效考核以及国家公交都市、省公交优先发展、市公交企业服务质量信誉等多项督导考核工作,市政府每年对各单位、各县区支持公交发展的相关工作落实进行严格督导考核。特别是在公交项目推进中,市政府督查室多次组织专项督查。

健全政策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一是完善财政支持顶层制度设计。南昌市于年就印发了《南昌市公交客运服务成本规制方案》,正式建立并实施了公交成本规制制度,南昌市级财政每年依据成本规制测算的企业亏损数给予市公交集团补贴,补贴到位率均为%。二是全力保障公交基础建设的资金支持。针对公交场站、公交车辆购置更新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投资投资比率均超过80%。年、年南昌市公交集团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分别为.73万元和.64万元,财政拨付公交集团补贴总额分别为.62万元和.38万元。三是多渠道补贴公交运营。-年,市、县、区多级财政拨付常规公交运营补贴2.89亿元,南昌县、进贤县、高新区、经开区、新建区等政府分别与公交集团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出台了线路开辟、支持运营的补贴机制。

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保障规划落地。依据《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了《南昌市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和《南昌市公共交通线网规划》;各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推动编制了公共交通相关规划、标准规范和相关研究35项,仅-年,就编制了涉及居民出行、轨道交通、快速公交、有轨电车、公共自行车、公交专用道、智慧交通及综合交通等16项相关规划。

落实用地保障制度,推广综合开发。一是公交土地支持。按照《南昌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要求,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新建的公交枢纽站、停车场、保养厂、首末站、调度中心等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全面实行划拨供地或以协议出让方式,保障公交用地。年—年期间建设新洪城大市场、莲武路、香江路和凤凰洲等多处公交枢纽站,实现了城市公交“车进场、人进站”的目标。

二是综合开发支持。鼓励公交企业对相关建设项目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南昌市公交集团对公交运营中心、安义、永修、城南、朝阳等10个公交枢纽场站引入了综合开发的理念,物业租金收入超过万元/年。地铁集团地铁大厦、地铁时代广场、中山路站等站点推进“轨道+社区项目”建设。综合开发收入均反哺于主业发展。轨道+社区的综合开发模式已成为南昌市“公交都市”创建的特色亮点,通过轨道+社区的综合开发,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推动了公共交通事业的较好发展。

加快场站设施建设,提升出行便捷。一是加大场站设施建设力度。-年启动新洪城大市场、莲武路、凤凰洲公交枢纽建设,完成江电公交停保场2个,新增停车面积2万平方米,经过努力建设,南昌市车均场站面积达到平米/标台。二是提升服务广度和深度。不断优化调整常规公交线网,优化公交站点设置,改建港湾式站台,提升港湾式站台设置率,南昌市中心城区公交站点米覆盖率达%,新城区港湾式站台设置率达到85%。三是促进便捷换乘。在《南昌市公交线路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新建轨道交通时,周边公交线路应予以相应调整,使得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之间可相互便利衔接”。轨道交通1、2号线共计调整了条公交线路进行接驳;在公交、轨道交通站点附近建设个公共租赁自行车网点,投放2.1万辆车,推进公共自行车与常规公交、轨道交通的衔接融合。

强化保障路权优先,提升群众运行速度。一是推进公交路权优先。不断拓展公交专用道网络,-年,市自然资源局牵头编制了《南昌市公交专用道专项规划》,为南昌市近、中、远三期公交专用道做了提纲挈领的设计,并在年新建设了公里的公交专用道,同时结合公交专用道建设,在个交叉口设置公交优先信号。二是强化公交专用道监管。印发《南昌市城市公交专用车道通行管理规定》、《城市公交专用道管理办法》,依法对违法使用公交专用道的行为进行处罚。三是积极推进快速公交系统(BRT)建设。南昌市按一条主通道加多条支线模式,建成了BRT1号线,全程22.4公里,其中主通道(老福山——银河城)16公里,支线(广州路、振兴大道、莲武路、迎富大道四个通道)6.4公里,日客运量达到35万人次。

大力提升车辆数量质量,提升群众出行舒适度。增加公交运力投放,提升绿色、空调车辆比率。结合公交地铁协同发展和客运量变化,南昌市年新购公交车辆,其中新能源车辆辆,新能源车辆占比60.86%。年新购辆,新能源辆,新能源车辆占比84%。截止年年底,南昌市现有常规公交车辆总数为辆,折合标台,市区人口总数为.5万,万人公交车保有量为15.38标台,其中南昌市绿色公交车辆比例为57.76%,加上天然气公交车、汽电、油电混动等多种新能源公交车比例为77%,且仍在继续提升。公交车平均车龄仅为4.29年,全部车辆更新为空调公交车,为市民提供了舒适的乘车体验。

提升行业管理水平,服务线网优化升级。一是优化常规公交网络持续优化,多层次网络不断完善。以城市轨道交通开通,公交场站设施建设以及公交改革为契机,动态优化调整公交线路,逐步形成了“快、干、支、微”四层次公交体系,满足市民不同层次的出行需求。持续优化和解决部分线路太长、重叠、非直线系数过大等问题,解决出行热点和覆盖盲区等余处,实现公交站点米基本全覆盖、公交线网比率达70.1%。二是强化人文关怀,提升公交企业职工归属感。南昌市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情况,核定公交车驾驶员薪酬,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在同等劳动强度下,驾驶员薪酬福利待遇均较大幅度提高,其中驾驶员工资人均收入为元/年,全员参加职工社会保险,有效破解了公交行业普遍面临的“招工难”困境,让司乘人员切切实实感受到公交都市创建带来的获得感。

建成智慧公交系统,助力公交服务质量提升。一是建成公交协调指挥中心和行业运行监测平台。南昌市从面向乘客的出行服务、面向企业的运营调度、面向政府的规划—管理—决策等三个方面,耗资1.2亿打造了公交协调指挥中心和行业运行监测平台,平台具有“调度、监控、分析、发布”四大核心功能,全面提升公交行业“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服务—应急”能力,变革了传统公交的管理模式,提升了公交服务的品质和效率。基于公交行业数据的全面采集,对南昌公交的线网、运营、运力、客流、服务质量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综合分析,实现线网规划、GIS监控、运营监控、服务质量监管、车距监控分析等功能,促进企业精细化规划运营管理。二是完善智慧公交服务,公交出行便捷性得到极大提升。公交信息接入了“掌上公交”和“车来了”两款居民出行服务APP,可提供公交出行方案,轨道集团开发了“鹭鹭行”APP,可实现地铁线路信息查询和扫码乘车,为市民提供智慧公共交通出行服务。通过新一代智能电子站牌、触摸式盲文公交站牌等数字公交建设,目前已建成超过处公交电子站牌,提供所经线路的实时到站信息。南昌市全部公交车辆可支持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地铁于年8月底完成了终端设备改造工作,实现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在地铁系统的应用。此外实现了多元化电子支付。目前南昌已实现洪城一卡通(交通联合一卡通)、银联、支付宝、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昌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创建公交都市